NAND flash和NOR flash的区别

NOR和NAND是现在市场上两种主要的非易失闪存技术。Intel于1988年首先开发出NOR flash技术,彻底改变了原先由EPROM和EEPROM一统天下的局面。紧接着,1989年,东芝公司发表了NAND flash结构,强调降低每比特的成本,更高的性能,并且象磁盘一样可以通过接口轻松升级。但是经过了十多年之后,仍然有相当多的硬件工程师分不清NOR和NAND闪存。

  相“flash存储器”经常可以与相“NOR存储器”互换使用。许多业内人士也搞不清楚NAND闪存技术相对于NOR技术的优越之处,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闪存只是用来存储少量的代码,这时NOR闪存更适合一些。而NAND则是高数据存储密度的理想解决方案。

  NOR的特点是芯片内执行(XIP, eXecute In Place),这样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flash闪存内运行,不必再把代码读到系统RAM中。

NOR的传输效率很高,在1~4MB的小容量时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,但是很低的写入和擦除速度大大影响了它的性能。

  NAND结构能提供极高的单元密度,可以达到高存储密度,并且写入和擦除的速度也很快。应用NAND的困难在于flash的管理和需要特殊的系统接口。



性能比较

  flash闪存是非易失存储器,可以对称为块的存储器单元块进行擦写和再编程。任何flash器件的写入操作只能在空或已擦除的单元内进行,所以大多数情况下,在进行写入操作之前必须先执行擦除。NAND器件执行擦除操作是十分简单的,而NOR则要求在进行擦除前先要将目标块内所有的位都写为0。

  由于擦除NOR器件时是以64~128KB的块进行的,执行一个写入/擦除操作的时间为5s,与此相反,擦除NAND器件是以8~32KB的块进行的,执行相同的操作最多只需要4ms。

  执行擦除时块尺寸的不同进一步拉大了NOR和NADN之间的性能差距,统计表明,对于给定的一套写入操作(尤其是更新小文件时更多的擦除操作必须在基于NOR的单元中进行。这样,当选择存储解决方案时,设计师必须权衡以下的各项因素。

  ● NOR的读速度比NAND稍快一些。

  ● NAND的写入速度比NOR快很多。

  ● NAND的4ms擦除速度远比NOR的5s快。

  ● 大多数写入操作需要先进行擦除操作。

  ● NAND的擦除单元更小,相应的擦除电路更少。



接口差别

  NOR flash带有SRAM接口,有足够的地址引脚来寻址,可以很容易地存取其内部的每一个字节。

  NAND器件使用复杂的I/O口来串行地存取数据,各个产品或厂商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。8个引脚用来传送控制、地址和数据信息。

  NAND读和写操作采用512字节的块,这一点有点像硬盘管理此类操作,很自然地,基于NAND的存储器就可以取代硬盘或其他块设备。



容量和成本

  NAND flash的单元尺寸几乎是NOR器件的一半,由于生产过程更为简单,NAND结构可以在给定的模具尺寸内提供更高的容量,也就相应地降低了价格。

  NOR flash占据了容量为1~16MB闪存市场的大部分,而NAND flash只是用在8~128MB的产品当中,这也说明NOR主要应用在代码存储介质中,NAND适合于数据存储,NAND在CompactFlash、Secure Digital、PC Cards和MMC存储卡市场上所占份额最大。



可靠性和耐用性

  采用flahs介质时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可靠性。对于需要扩展MTBF的系统来说,Flash是非常合适的存储方案。可以从寿命(耐用性)、位交换和坏块处理三个方面来比较NOR和NAND的可靠性。

  寿命(耐用性)

  在NAND闪存中每个块的最大擦写次数是一百万次,而NOR的擦写次数是十万次。NAND存储器除了具有10比1的块擦除周期优势,典型的NAND块尺寸要比NOR器件小8倍,每个NAND存储器块在给定的时间内的删除次数要少一些。

  位交换

  所有flash器件都受位交换现象的困扰。在某些情况下(很少见,NAND发生的次数要比NOR多),一个比特位会发生反转或被报告反转了。

  一位的变化可能不很明显,但是如果发生在一个关键文件上,这个小小的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停机。如果只是报告有问题,多读几次就可能解决了。

  当然,如果这个位真的改变了,就必须采用错误探测/错误更正(EDC/ECC)算法。位反转的问题更多见于NAND闪存,NAND的供应商建议使用NAND闪存的时候,同时使用EDC/ECC算法。

  这个问题对于用NAND存储多媒体信息时倒不是致命的。当然,如果用本地存储设备来存储操作系统、配置文件或其他敏感信息时,必须使用EDC/ECC系统以确保可靠性。

  坏块处理

  NAND器件中的坏块是随机分布的。以前也曾有过消除坏块的努力,但发现成品率太低,代价太高,根本不划算。

  NAND器件需要对介质进行初始化扫描以发现坏块,并将坏块标记为不可用。在已制成的器件中,如果通过可靠的方法不能进行这项处理,将导致高故障率。



易于使用

  可以非常直接地使用基于NOR的闪存,可以像其他存储器那样连接,并可以在上面直接运行代码。

  由于需要I/O接口,NAND要复杂得多。各种NAND器件的存取方法因厂家而异。

  在使用NAND器件时,必须先写入驱动程序,才能继续执行其他操作。向NAND器件写入信息需要相当的技巧,因为设计师绝不能向坏

块写入,这就意味着在NAND器件上自始至终都必须进行虚拟映射。



软件支持

  当讨论软件支持的时候,应该区别基本的读/写/擦操作和高一级的用于磁盘仿真和闪存管理算法的软件,包括性能优化。

  在NOR器件上运行代码不需要任何的软件支持,在NAND器件上进行同样操作时,通常需要驱动程序,也就是内存技术驱动程序(MTD),NAND和NOR器件在进行写入和擦除操作时都需要MTD。

  使用NOR器件时所需要的MTD要相对少一些,许多厂商都提供用于NOR器件的更高级软件,这其中包括M-System的TrueFFS驱动,该驱动被Wind River System、Microsoft、QNX Software System、Symbian和Intel等厂商所采用。

  驱动还用于对DiskOnChip产品进行仿真和NAND闪存的管理,包括纠错、坏块处理和损耗平衡。

那么是否了解NOR boot和NAND boot的差别?你用的CPU平台是否支持NAND boot呢?

如果你确定知道两者差别,并且你的CPU支持NAND Boot,那么你需要了解:

CPU一般会将NAND的前一个或几个BLOCK内的程序(数据),复制到CPU内部的一个RAM中,这个RAM的映射地址一般在0x0000(针对ARM体系,如果是别的体系,那么就应该在系统复位后,执行第一条指令的地址),然后系统就会执行这个RAM中的程序了。

这个引导程序会初始化系统,一般包括串口、SDRAM、NAND,然后将指定位置(因为这个引导程序也是程序员写的,所以这个位置也是可改的)的boot程序读到SDRAM中,然后跳转到SDRAM中的boot程序的main。后续的程序运行,都在SDRAM中,而且从现在开始,系统的运行方式和用NOR实现BOOT的系统运行方式就一样了。

所以,NAND和NOR最大的差别,就是BOOT的方式。一旦从NAND能实现BOOT后,下面的事就好办多了。

将符合CPU的NAND BOOT规定大小的程序烧录到NAND的开始几个BLOCK。
将uboot烧录到后续的block。这个烧录位置是由引导程序来确定的,引导程序中写了是哪里,这个uboot就得烧到哪里。
烧录好后,就可以启动了。启动了uboot后,再烧录OS镜像,就和NOR BOOT下没什么差别了。

CPU支持NOR,一般是指CPU是否可以引出地址线/数据线,从而允许使用(地址线+数据线)类型的外设(NOR就是典型的一种)。一旦支持,就可以实现连续空间寻址,可以实现在NOR上的“片内运行”(eXecute In Place,简称XIP)。如果你用过51/AVR/PIC之类的单片机,或者常见的ARM7之类的芯片,应该就能明白程序在FLASH内运行是什么意思。

CPU支持NAND有两种含义:一是支持NAND读写操作,一是支持NAND BOOT。当然,现在一般能支持NAND接口的,都会支持NAND BOOT,不然就没意义了。NAND只有8根数据线,所以无法支持连续空间寻址,只能地址/数据复用,也就是在这8根数据线上会传输地址、数据、命令。

NOR和SRAM都是可以连续空间寻址的,但是对于地址线的要求就多了,比如1MB的地址空间,需要20根地址线(2^20=1048576=1MB)。而NAND的外部接口是统一的,只要内部升级就行。最小单位的性价比,NAND比NOR好太多了。不过由于NAND不支持连续空间寻址,无法直接实现片内程序运行,所以要实现NAND BOOT,需要CPU端做一些特殊处理,一般都是将一定大小的程序从NAND读到CPU内部的SRAM里,从SRAM实现BOOT。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